跳繩是非常耗能的有氧運動,它對於肌力與肺活量的訓練是慢跑的三倍,所帶來的疲勞更大,故上跳繩課千萬不能讓學生傻傻的跳一整節課,學生容易疲乏甚至會討厭跳繩。跳繩課程安排上,除了給予適時休息時間外(建議:連續跳繩10分鐘後,給予3-5分鐘的休息時間),也可以透過一點點的變化增加跳繩的挑戰與趣味性。給予學生足以跨越的小挑戰,完成之後的成就感更能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動機。

講師介紹
![]() | 黃泰源 老師
|
本次單元筆記主要摘錄跳繩教學變化與課程Q&A之重點。
停繩動作
任何體育課程的開始,都必須教導相關安全的知識與保護動作。在正式跳繩前,學習跳繩停繩動作,讓學生知道保護自己、避免傷害他人是重要的教學重點。
增加跳繩挑戰性與變化性
除了陪伴老師熟悉的趣味性跳繩接力、量化性計次跳繩外,跳繩還有許多變化。腿部跳躍的變化,如:單腳跳、跑步跳、開合跳等,稍稍地增加挑戰性與趣味性。在學生熟悉腿部跳躍後,讓學生嘗試挑戰手部交叉甩繩、側身甩繩等跳繩技巧,持續提供刺激與挑戰,維持學生學習的動力與熱度。
此外,跳繩課程播放節奏輕快的音樂,讓孩子跟隨音樂節拍跳動,也是增加跳繩趣味的好方法喔!
下面提供腿部跳法變換與教育部跳繩操影片兩部影片,給陪伴老師們作為教學參考。
陪伴老師疑問解答
Q:班上有幾個學生協調性不好,該如何指導?
A:協調性的問題有先天或後天練習不足所造成。但不論如何,都需以鼓勵的方式邀請學生參與跳繩等體育課程、不要逼迫他,更避免競賽的環境。讓學生在沒有壓迫的環境中慢慢練習。並在有一定的成就後給予獎勵,逐步培養學生對跳繩或者任何其他運動產生興趣。
Q: 班上一名小朋友左右手總是不協調,跳繩的時候右手會轉、左手不會轉,或是左手會轉,右手不會轉,這樣的情形該如何解決?
A:首先必須釐清,是某一隻手不會甩繩?還是不會雙手一起甩?如果是其中一隻手不會甩繩,就請加強該手的甩繩訓練;若是不會雙手一起甩,老師可以為小朋友多準備一條繩子,雙手一起練習甩繩動作,訓練其直到兩條甩繩的速度與頻率一致。另外提醒所有陪伴老師們,對小朋友來說雙腳能不能順利跳過繩子是很大的壓力,所以之後若要加上跳躍的動作,也先讓兩條繩子練習,待手腳頻率都一致之後,再請學生試著真正跳繩,讓學生有成就感後,再往上爬!
Q: 學生在跳繩的過程中手臂大開、姿勢怪異,怎麼教都改不了,應該怎麼辦?
A: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手機錄下來!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跳的樣子,學生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姿勢錯誤、逐步校正。
黃泰源 主任課程最後重點提醒:體育教學最大的重點就是拆解動作,讓學生循序漸進,有成就感後再進行下一步。若小孩某個動作不行,針對該動作進行拆解。身為教育者的專業就在這邊,一步一步來,陪他們一起看到問題、越過難關,讓學生逐漸對運動產生興趣。